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体育正文 281 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程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优秀民族传统项目。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部落战争中,凡是能用于捕斗搏击的任何生产工具都成为战斗的武器。社会的战争实践向人们提出了军事技能的要求。于是人们不断地总结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并代代相传。进入商周时期,由于青铜业的发展,出现了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精良兵器,以及较量武艺高低的比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七强图霸,战争十分频繁。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汉代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在宫廷的酒宴中常出现武术的单人的、对练的或集体舞练的套路运动。徒手的拳术表演和比赛也深受统治者重视。汉代还通过“试弃”(拳技的考试)选拔武职人员。后汉名将甘延寿就是通过“试弃”,被选用为“期门”军职的。隋唐时期,由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停滞状态相比,武术可以说又重新崛起。唐朝推行“武举制”,以考试的办法选拔武艺出众人才,这从政策上又促进了民间和官方的练武活动两宋时期,内忧外患,战火频仍,广大人民常结社习武以求自保。此时武技在农村及边远地区多侧重军事实用性;而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多侧重套路,把武术做为表演内容,统称“百戏”。 “十八般武艺”一词也出现于宋代的典籍之中。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蒙古统治者限制民间习武,不少武术家隐姓埋名,习武组织也转为秘密性的民间组织,使武术发展受到极大的抑制。明代是我国武术全面大发展的时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拳派林立,明代武术的大发展与明太祖先元璋重视文武全才的思想分不开。他主张“武官习礼仪,文人学骑射”。这样,明代不但拳法众多,而且器械套路也更加丰富多彩,开始有势有法,有拳谱歌诀。这说明脱胎于军事格斗技术的武术,到明代已逐步形成以套路为主的运动形式,并远远超过对抗性运动的发展。清朝统治时期由于满清贵族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一度限制练武,所以清代的武术活动不如明代。但由于武术在民间已有广泛群众基础,加之当时存在许多反清复明组织,人民群众习武练功以图推翻满清统治之风反而使各种流派的武术更加纷呈于世。武术流派林立,象征着武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但也存在各派之间缺乏交流不能相互弥补长短的不足。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火器的普遍使用,武术的健身作用更为明确,武术更主要是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新中国成立后,起先是很重视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的。国家不仅定期举行武术汇报表演,还在高等师范院校及体育学院开设武术专业,并组织专业人员在继承传统拳术的基础上,广收众家之长,整理出简化太极拳、中组长拳、初级长拳以及器械套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全国各地还建立了武术协会,吸引武术爱好者前去习武健身;国家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武术的普及和研究工作,使武术运动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城乡,群众性的武术运动都广泛推广。后来,在50年代末开始,武术一度进入套路化、表演化阶段,对武术的发展和传承起了巨大的阻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术在技术风格上、结构布局上、质量和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突破;散打运动也得到了新的复兴,这是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 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在它的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着人民的智慧。长期的社会实践,使它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武术作为国术、文化瑰宝,不但深受我国人民喜爱,而且也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成为传播友谊、增进健康的使者。
简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

诞生于劳动生产活动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人类社 会发展息息相关。它的产生、发展带有人类特定时期活动的痕迹;又由于其在生产活动中的实用性和特殊性,历经沧桑变迁而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载录人类发展的“活化石”。1965年1月,考古学家在云南沧源深山的崖壁上,发现了上千个褚红色的原始人图形,其中一组叠人的图形,可算是今天技巧运动的萌芽;多处狩猎场面中,描绘了先民使用弓弩、棍棒的形像;此外,操舟划船、放牧斗象……云南少数民族先祖们用如今我们称为“体育”的活动记录了古人类谋生存、求发展的历史画卷。对自然的无知和恐惧,使早期人类把宗教当成主要的精神寄托,一批与宗教祭祀相关联的活动应运而生。傈僳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上刀杆”是由勇者赤足登上锋利的刀梯,以此展现人类的勇猛无畏,以自残的方式祈求神灵的卫护;而哈尼族的芒鼓刀则是“昂玛突”节里杀猪祭树神,敲芒鼓娱天神的重要表演之一。生存的严酷,使人类在依赖于宗教的同时,也不得不直接与自然展开顽强的搏斗,并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如今,在云南西部怒江两岸,仍可以看到独龙族人用溜索过江的惊险场面。世代居住在那里的独龙族祖先,用当地盛产的竹子和青藤加工成长绳,在大江上架起一条条连通两岸的溜索,成为人们过河的交通工具。溜索既顺应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强健了人们的身体,锻炼了人们的胆略,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由云南省推送为全国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的射弩,反映了山地民族在野兽出没的山谷密林中操弩狩猎的古老现实。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的拉祜族,译意便是“猎虎的民族”,可见射弩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傈僳族射弩手是姑娘爱恋的对象,射出的是一段浪漫的“弩下姻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从娱神慰神的封闭和与自然的抗衡中走出来,部落战争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育也成为表现人与人力量抗衡的一种方式。摔跤就是一项典型的较力竞技。最早的摔跤运动出自游牧民族模似动物之间的对抗,并逐渐成为一种判断是非高下、解决矛盾和争端的裁决方法。而民族赛马和武术也是从原始战争中分离出来的。这些项目虽然早已失去了它们最初的意义,但作为人们智慧、毅力和勇气的象征,却一直延续到今 天,并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史

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有珍珠球、花炮、木球、毽球、龙舟、射弩、押加、民族马术等等这几种。 1、珍珠球珍珠球来源生产劳动-采珍珠,是中国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为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2、花炮花炮也叫“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仡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3、木球木球是回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打篮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4、毽球毽球是侗族、苗族、水族同胞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手毽演变而来,是侗族带有社交性质的体育项目。5、龙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6、射弩射弩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在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7、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和“藏式拔河”,在西藏已有百年的历史。8、民族马术 也叫做“骑术”,中国最早发明骑术的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古代中原地区调教马匹和驾驭马车在商、周时期也已经出现。
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届回眸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来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新中国刚刚诞生,党中央就对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十分重视。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了七届,逐步形成了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主办,委托地方政府承办的制度,所设的表演项目和竞赛项目不断增多,比赛规模逐渐扩大。·第一届:1953年·天津时间:1953年11月8日至12日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市举行。1984年,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将这次大会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来自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中南区、西南区(包括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军及铁路系统等地区和单位的13个民族的395名运动员。设置的项目有竞赛、表演和特邀表演3部分。亮点:该届运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召开的,它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民族形式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盛会。从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竞赛项目中有10名举重运动员创造了国家新纪录。·第二届:1982年·呼和浩特时间:1982年9月2-8日来自全国29个代表团的56个民族的86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其中少数民族运动员593人。设置两个竞赛项目和68个表演项目。亮点:传统的民族表演项目吸引了80多万观众前来观看。“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图片展览”以及由1.2万人参加的盛大联欢晚会同时举行。·第三届:1986年·乌鲁木齐时间:1986年8月10日至17日来自全国29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各民族教练员、工作人员共1097人,加上观摩人员、各地来宾和中外记者等,参会总人数达3704人。设置7个竞赛项目和115个表演项目。亮点:首次启用了会徽、会旗、会标,标志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逐步走向正规化。运动会期间,国家民委、国家体委联合表彰了一批民族地区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第四届:1991年·南宁时间: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赛马项目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于当年8月4日至7日在呼和浩特举行;会歌:《爱我中华》;来自全国30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1500余人,参会总人数达3000多人。设置9个竞赛项目和120个表演项目。亮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有了会歌。大会增设了“道德风尚奖”。台湾少数民族龙舟队和少数民族传统歌舞艺术团第一次参加了比赛和表演。·第五届:1995年·昆明时间:1995年11月5日至12日来自全国33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2500余人,参会总人数达9000人。设置11个竞赛项目和129个表演项目。亮点: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组团参赛。第六届:1999年·北京/拉萨时间:1999年9月24日至30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1999年9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部分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于当年8月18日至28日在拉萨分赛场先期进行。来自全国34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6000多人,参会总人数达8000多人。设置13个竞赛项目和100多个表演项目。亮点:该届运动会是20世纪我国举办的最后一次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运动会举办时,恰逢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50周年,开幕式当天又逢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中秋节,34个代表团的56个民族以及刚刚经历了“9·21大地震”的台湾同胞参加了盛会。10月1日,3000名各族体育健儿分别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游行活动和晚上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联欢晚会。·第七届:2003年·银川时间:2003年9月6日至13日运动会分别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两地举行。来自全国34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4574人,参会总人数达9700多人。设置14个竞赛项目和126个表演项目。亮点:首次在全国公开发行了40万套邮资附捐明信片;首次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建设了一个民族运动员村; 会前首次在北京市西长安街设立民族运动会倒计时牌;首次提出数字化民族运动会概念,首次开通相关专题网站,首次为民族运动会建设新闻传输中心和音频视频新闻中心;首次委托中国邮政局发行民族运动会特种邮票;首次在民族运动会期间举办“民族体育之花”展示活动;首次与全国12个省区的电视台、电台开展了运动会“空中大联播”。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历届回眸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程第三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价值与功能第二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第三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第三章 民族式摔跤第一节 民族式摔跤简介第二节 民族摔跤竞赛规则简介第三节 绊跤基本技术介绍第四节 中国式摔跤(绊跤)的技术教学第四章 毽球第一节 毽球简介第二节 毽球技术第三节 毽球的技术教学第五章 花炮第一节 花炮简介第二节 花炮技术第三节 花炮技术教学第六章 高脚竞速第一节 高脚竞速简介第二节 高脚竞速技术第三节 高脚竞速的技术教学第七章 珍珠球运动第一节 珍珠球运动简介第二节 珍珠球技术第三节 珍珠球技术教学第八章 木球第一节 木球运动简介第二节 木球运动技术第三节 木球运动技术教学内容第九章 蹴球第一节 蹴球运动简介第二节 蹴球技术第三节 蹴球的技术教学第四节 蹴球战术教学与训练第十章 陀螺第一节 陀螺简介第二节 陀螺技术教学第十一章 射弩第一节 射弩简介第二节 射弩技术简介第三节 射弩技术教学第十二章 押加第一节 押加运动简介第二节 押加运动技术第三节 押加的技术教学第十三章 板鞋竞速第一节 板鞋竞速简介第二节 板鞋竞速的基本技术教学第十四章 打沙包第十五章 表演项目第一节 表演项目的意义和特点第二节 表演项目的分类第三节 表演项目的比赛规则第四节 表演项目的选编……参考文献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图书目录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